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改革 > 机关职能运行监管

日照市委编办多措并举厘清政市关系 释放市场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2021-01-25 17:50       浏览次数:25969

日照市委编办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真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完善清单、优化流程、整合力量、清理脱钩、推动转企”等措施,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6%,民间投资增长21%居全省第1位,“四新”、工业技改、制造业技改投资均位居全省第5位。

一是规范完善权责清单体系,推动政府部门“亮权”“晒责”。充分发挥权责清单制度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部门全面正确履职尽责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效用,组织市县政府部门编制公布本级权责清单,将部门在职责履行中行使的权力和义务,通过清单定下来、晒出来,群众一目了然,有效防止隐形权力、滥用权力。同时,逐项明确每个权责事项对应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优化监管权在部门职能配置,有效推进由“重审批”向“重监管”的转变,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目前,市级共确定权责事项5018项,对应责任事项27294项。

二是全面落实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去行政化原则,市委编办、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将全市91个有脱钩任务的市管行业协会商会,分“2批”次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进一步激发行业协会商会活力,实现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发展。其中,对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市管行业协会、商会、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办公室,撤销机构、收回编制、转隶人员。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各业务主管单位相应职能交由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继续做好行业协会商会的扶持发展和指导监管。

三是有序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2015年以来,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我市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转企、撤销、整合、扎口管理等措施,分步分类组织实施。目前,全市纳入改革范围的73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完成,其中转企48家、撤销11家、改为公益类2家、扎口12家,共收回事业编制近3000名。其中,市属完成转企42家、扎口1家,共收回事业编制2000余名,组建了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极大激发了事业单位发展活力。

四是凝聚整合行政执法力量,有效破解执法监管难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归并执法队伍,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重复执法问题。机构改革后市级执法队伍压减5支,执法科室压减12个,区县执法队伍压减11支,执法科室压减14个。市县两级全部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列入政府工作部门。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执法。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基层执法体制,将市级城管、文化、旅游、人防4支执法队伍和160名执法人员下沉到市驻地东港区和市级功能园区,实行区一级执法;在县、乡层面探索执法权向乡镇(街道)延伸,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全市54个乡镇均由区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向乡镇派驻了执法中队,每个乡镇都相应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与派驻中队实行联合办公。

五是优化再造机构职能流程,提升部门履职效能。组织政府部门以“三定”规定为依据,对内设机构工作职责进行条目化、颗粒化分解,逐项绘制流程图、编制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削减层级、减少环节、精简手续、压缩时限,推动机关内部事项“一次办好”。市级共对35个政府部门380个内设机构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科室工作任务4690项,科室间职责边界事项80项,绘制流程图4777张,制定工作规范4745项,优化流程减少环节816项,精简手续534项,压减办理时限788天。编制公布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清单事项150项,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以及重点任务思想不统一、行动不协调、齐心不合力等问题。印发《关于做好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细化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健全审管衔接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确保业务主管部门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